
- 沈老喵:123.234.136.106哲♂學B級片. 有心或無意地,李小龍的電影中角色主動向表演者靠近的方式與法國新浪潮有異曲同工之處,演員的臉和身體自身即是全部文本,其潛力被開發到最大而無需刻意入戲的表演,以至於最後幾近被化簡為符號. 記得《怪房客》中波蘭斯基和阿佳妮看的就是這部,結尾致敬《上海小姐》很有趣
- 有水分:61.234.168.43你要孩子幹嘛? 想成為她的主人。 百合出真情,配色完勝。
- 提提卡:139.212.157.122好早的片,那時候就覺得怎麽好像養一個男人當寵物一樣也不錯的- -
- 中場花動機:139.213.201.141艾瑪,要是不想說爾大帥哥雞賊的話,就隻能說他誌大才疏了。整個片子磕磕絆絆看下來,簡直要覺得片尾跑字幕聽小曲兒能治愈前麵得的尷尬癌了。爾導演看不粗來?這僵硬的表演和散亂的劇情?艾瑪,不索了,桑感。
- 櫻桃小玩子:222.39.238.135有關安東尼奧尼的《中國》,第一次看完以後第一感覺是很真實。後來才知道安東尼奧尼因為拍了這部片子而被從上到下的批鬥,原因竟然是惡意醜化中國,真是個神奇的年代。好在重坊片中的人活得都挺好,也算是有個好的結果。安東尼奧尼本人雖說再也沒有到訪過中國,這不紀錄片也算是個遲來的道歉吧。 《愚公移山》羅麗丹的故事是無限的遺憾,逝去的太快了。當時的攝製組每到一個地方就和他們生活一個月再進行拍攝,這在現在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 《從毛澤東到莫紮特》,這幾天看了兩部續集,40年後最令人感動的是那位翻譯奶奶,在79年就已經展現出來了很高的水平,即使那麽老了還是如此的有活力。反而是40年以後的那位翻譯的水平,怎麽和40年前的差了這麽多,別人在文革時期學的英語都比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