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空播放記錄
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

- 山隹厷於:121.77.77.19悶啊~~~~ 據說一共隻有3句對白 我連第一句也沒有等到就......
- 哪吒小丸子:182.84.56.144伊伯特先入為主地稱電影為Fact,然而這並不是事實,也沒有事實可供談論,更談不上是重塑。這些采訪是回憶的闡述,頂多是證詞。畫麵不斷地從各個角度和時間(季節)掃視集中營遺址和幸存者城鎮/城市的現代外貌,朗茲曼其實是在用這場9小時紀錄片丈量這場大屠殺和現實的距離。因此電影可貴的是作為電影本身,它一步步積攢起來的能量並不是為了控訴,是盡可能在1985年的坐標上投影一個已經不可能還原的事件,使之成為除了事件之外的言之鑿鑿的回憶和情緒。更像是一首長詩,不然的話就會用曆史影像資料了。導演11年內東奔西走收集來的素材光是采訪就有350個小時(NYT),9個小時不僅不多,而且恰恰必須得是這樣緩慢沉重的節奏才能無限逼近事件的真實。
- 一天一天:222.61.80.207迷影之孤寂,皆因短的是電影、長的是生活。想到‘Amélie’ — 隻有銀幕之內才總是熱鬧而肆無忌憚 #SlowCinema #Spectatorship
- 飄淩葉:171.12.33.105巨大的曆史裂縫中,人類不得不麵對存在主義的命題,記憶的回溯性建構中,讓數字具有了意義。“They are dying, but remember remember ”令我驚訝的是,這是一次沒有成本\經費的屠殺,massacre。並且由於“跑”“井然有序”“欺騙”…而滲透出人性的寒意。從理發師傅、特遣員、情報員,當視角愈發抽離,當事件變得宏觀,當最後落足於幸存者通過翻譯的自述,無法不被帶入。其中缺乏的德國軍官視角(並不是沒有,不知道是這部文獻紀錄片的缺失,還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失落。
- 千加:182.82.231.185蔡明亮的《不散》(2003),當然有別於李康生的《不見》(2003),但可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見》才有《不散》,或者說,《不見》中的遺失,是人生的一種自然,《不散》也就成了最終散場的必然,這是每個人都要麵對的生活結局,直擊人生的真相。